close

改變的力量

(Power of Change)

 

引用主講者:江又毅、王麗珠 (Feb. 5-7, 2006)   編寫者:曾國雄 (尚在修正整合中 + MCDM)

 

 

       學習如何學習 潛意識學習法

Introduction  The Art of Subconscious Learning

架構一     永遠持續不斷的進步 改變

Section 1    Continual Improvement – Notion of Change

架構二     支配人生的力量 命運

Section 2    Forces that Control Life – Fate and Destiny

架構三     發現是學習的開始 察覺力

Section 3    Discovery is the Beginning of Learning - Awareness

架構四     生命力 愛的能量

Section 4    Vitality – The Power of Love

架構五     改變自己的智慧 鏡子哲學

Section 5    The Wisdom of Changing Oneself – Mirror Philosophy

架構六     一切操之在我

Section 6    I am in Control – Turn into…

架構七     事實的真相 相信

Section 7    Truth of the Matter - Belief

架構八     全面平衡式成功

Section 8    All-Balance (Compromise) Success - Change

架構九     生命的追求 我要什麼

Section 9    Pursuing Life – What do I Want ?

架構十     我的人生 新世界

Section 10   My Life – The WholeNew World

 

 


架構一  永遠持續不斷的進步改變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想法;因為吾人所面臨到的所有問題都是「多目標/多層面/多準則/多立場」的問題,每一個人對各「目標/層面/準則/立場」的偏好觀點不同(此為「多目標決策(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問題);因此每一個人講的話似乎都很有道理(每一個人都站在他()個人偏好的單一「目標/層面/準則/立場」看問題)。幾千年來流傳的傳承想法─智慧。人們之間存在有不同的想法:看多了、聽多了,到底什麼樣的「想法」才是正確的呢?為了尋找答案,人們一直在「想」,「想法」很多,但是如何把「想法」變成「智慧」呢,我們必須要先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為何?在尋找答案的科學做法,首先蒐集「資料(含如質量、語意等「多度空間(Multi-dimension)」的資料)」,其次將此「資料」整理以提供「資訊」,再其次將此「資訊」成為人能識別與判斷的「知識」,我們利用我們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或處理我們的問題,並由中經驗可悟出之所以然的道理,最後將此「知識」變成為「智慧」,吾人亦可借用此觀念應用於產品之設計,如「智慧型運輸系統」、「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洗衣機」、「智慧型電鍋」等,此之關係即如下的變化關係:

「資料(Data)「資訊(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智慧(Wisdom/Intelligence)

 

眼前的世界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一切都在變」。一個充滿著「變化」的世界,而且變化的程度愈來愈大,變化的頻率也愈來愈快。

 

面對一個多變的環境:

有人不太願意改:堅持自己的想法,專搞自己熟悉的那一套。

有人則堅持不變。

當環境不斷的在變,而你卻堅持不變時,會產生什麼情形呢?早晚會出問題。

人們都在問:到底怎麼想才是對的?到底怎麼想才是好的?

 

有一天,有人突然自覺:「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於是乎,他開始思考著「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然後他終於「想起來了,我必須要做XXX的改變」。許多人想了一輩子,得到的結論都是「原來是要XXX做就好啦」;但是,人們通常都忽略了一件事情:人最難的就是「改變」,不知道如何「改變」,我們要學習會「改變」會「創新(Innovation)」。人們總是傾向於「安定」,通常都會等到踫到了嚴重的困境之後,才會有可能改變;或者實際上吃到了苦頭了才會有所改變。

 


為什麼「改變」是如此困難呢?

人們在遇到不如預期的環境時,通常都會直覺的「要求別人要改、要求社會要變、要求世界要變」,但是,這通常是行不通的,多數的情況之下,要改變的是「自己」。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想法;人生難得一路平順,起起伏伏才是正常;主要的問題就在於,如何的面對問題,並學習如何解決問題。

 

 

 

人生的成敗在於每個人對人生的想法;也就是說:你的想法,決定了你的人生。

成功:取決於你的個性;失敗:也取決於你的個性。

 

活在這個世上,環境一直在不斷的變化,因此也產生了一個新的現象:「好」,也好不了多久;「對」,也對不了多久。因此,學習能隨著環境變化而「改變」,也就是學習著如何「成長」。有些人遇到了問題,學習「改變」的速度太慢,經常口中不離:「想當年我是如何如何」,把以前成功過的經驗當成是不變的真理;這種「傲慢」的態度,經常會讓他持續的遇到挫折;因為在變動的環境中,以前做對的,現在非常可能已經是不管用了。在我的觀察中,愈「成功的人」,通常就愈「低調」,愈「謙卑」。

 

我也有很多的同事或學生們,常常知道他們自己「需要改變」一些態度,才能在學術研究上有所進步;但是「會不會改變?」,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有時候,「知道了」是一件事,「去做了」,則又是另一件事;有些人一下子就「會」去改變態度,有些人卻總是「不會」。

 

那到底要如何才能學會改變呢?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過去的改變,造就了現在的你,那過去你之所以會改變的原因又是為何呢?

 


 

 

 

老師教學生時,不太可能一下子所有人都學會的;如果老師只怪學生不學,學生只怪老師不會教(教不好),這樣都不對。舉另外一個例子來說明:婚姻不幸福,很少是單方面的原因。如果出問題都認為是別人的錯,則自己就永遠無法學「會」、無法學「改變」。考試考不好怪老師出題太難,如果有這種心態,會者恆會,不會者恆不會;一味的怪別人,怪東怪西,最後就只能怪自己了,請諸位不要再浪費時間在怪別人了,從今起開始怪「自己」,「改變自己」。

 

一旦遇到困境,一個知道要改變的人,會比較有機會跨越困難的。但是「想」改變雖然很好,「做」才是更重要的事,而且想清楚後,就要馬上去做。只「想」而不「做」,事情還是無法解決的。有些學生,一直在想,想了很久,但是都沒有動手去做,我給他們的建議:開始做吧,遇到了問題再想,想完了再繼續做,因為不做,就不會有「改變」,沒有改變,就沒有機會「學會」。

 

 

 

會「做」是一回事,做到熟練並且能體會處理事情的「技巧」,則又是更高的層次了。雖然說,人生是從「改變」才開始的,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旦「習慣養成」了,通常要做21次以上,才可能「改變自己」原有的習慣,所以要多做幾次,好的習慣才可能養成。因此我們如何學習「習慣領域(Habitual Domain)如何突破「習慣領域(Habitual Domain)?請看游伯龍講座教授之「習慣領域(Habitual Domain)」的書。

 

如果知道凡事若有錯,「自己」一定也有責任,那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就是要如何「改變自己」呢?有一點可以提出來參考的,那就是要有「意志力」。有了「意志力」才能讓人把「該做的事做完、做好」。這看似乎簡單的東西,做起來卻實在是不太簡單,現代的人經常在強調「自我的個性」,做事亦「率性而為」;當你知道錯在哪裡時,也知道該怎麼做「改變」來改善你的困境時,就請你貫徹你的「意志力」把「事倩做完、做好」。

 

 


架構二  支配人生的力量命運

 

有些人對於「命」與「運」兩種力量表現出臣服的態度;殊不知,「命」其實只是一種「慣性」的表現,而「運」,則取決於「你決定的時機」;「成功」,大多是在於有「決斷力」的人身上。而決斷力卻不是天生即有的,而從平常所養成的「習慣(慣性)」。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一般人的「習性」,凡是「習慣的」→ 就「喜歡」,「不是習慣的」→就「不喜歡」。

我們常想:「我怎麼會這樣」。人的「內心」都是充滿「矛盾與衝突」。

每一件事,有人覺得很簡單,有人卻覺得很難(譬如:早上六點鐘起床,有人很早就起床,有人就起不來)。難在於過去的「習慣」、「和過去差太多就起不來」。

大多數的人遇到「難」→ 會「抱怨」 → 愈「抱怨」愈「難」;所以,絕對「不要抱怨」,要學會「慚愧」,然後「自己」要「學會去改(做)」。

 

你這個人知不知道「慚愧」?此為「征服自己」的開端。

教了許多學生 → 都說「知道了,知道要改」→ 會不會改? →  要看他知不知道「慚愧」。

知道「慚愧」,知道自己差太遠,更須要花更多時間把它做得更好,那就有「成功的機會」。

 

每一個人都想要有「個性」→ 每一個人也都要能「征服自己」。
架構三  發現是學習的開始: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

 

台灣的教育    由西方歐美帶來 我們融合西方歐美的教育,再把新東方的教育哲學帶入亞洲、美洲、歐洲,最後到全世界,邁向世界大同之地球人。

 

 

 

一生最困難的就是「看見自己」:包含有「內在的世界」與「外在的世界」兩種。人卻習慣用自己過時的想法去過人生,活在內在的世界;很少去傾聽外在世界中,別人的看法。一旦不如意時,就容易產生抱怨,可惜的是,抱怨並不能解決問題。

 

一般人的「習性」,凡是「喜歡」→就「靠近」;「不喜歡」 →就「遠離」。這都是自己的想法,也都源自於經驗;經驗告訴我們:如何去察覺呢?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想法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一味的抱怨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我們到這個世界不是要發展「個性」的;而是要發現「覺性」。任何問題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相當於西方的邏輯推論,If-Then的因果關係(可以邏輯運算)。

 

每一個人常以過去的「經驗」做「決定」,用自己的「經驗」過日子。

我們想什麼 注意力就會在想什麼。

與外面人交談所聽到的:客套話;我們要聽真話 不容易,要有勇氣。

 

人有「個性」,愈不想被人家說。「個性」就是人無法突破的地方

人開始 空白 爸爸媽媽說

到學校 老師說

中學 同學說

大學 我說(要說他,不可以隨便講)

婚姻 為子女修個性 父母與孩子不同的個性 代溝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並不是要來發展「個性」的,而是要發展「覺性」,要能「覺」出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為何?它們又源自於何處?此為「西方邏輯」所探討的

 

能不能溝通 環境。

想法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眼睛看我們喜歡看見的,耳朵聽我們喜歡聽見的;想要什麼希望最後就會有什麼,想要快樂希望最後就會有快樂;這一切都和自己的想法有關。

 

 

 

「定」律:來自過去所真實「面對自己」。要証明給人家看,要征服自己的個性,讓自己的個性不斷進步;「個性」要能「覺」,能「看見自己」,並能「靜」下「接受自己」。但人活在內在的世界(喜歡往內);很少去傾聽外在世界,接受別人的看法(不喜歡往外)。

 

到底我是誰:生命真實的意義在那裡?我們一生何時可以平靜?

一定能接受自己的人,會承認自己的錯誤(認錯),會前進;讓自己前進才會「變」,才會做到。有沒有認錯的勇氣,能認錯,才會再生。

 

小孩出生 會哭就沒事;哭不見得不好;不會哭不會笑 要吃藥(有問題了)。

有苦說不出 那就出問題了 不易快樂。有什麼事都要「說出來」、「充分的表達」。

 

有錯沒有關係 修正再做 才會對。人類的學習是由「錯誤」中獲得的「學習的經驗」。

「人生」→ 最後都是會「死」的,我這一輩子「白活了」→ 表示這一生做了許多的「錯誤」,但做錯不知去改,留下許多遺憾。

 

潛意識 是看的;小時候看 和小朋友在一起,看見自己的過去。

生命的未來就在當下。

 


架構四  生命力─愛的能量 

「愛」,我「愛」你,我「愛」大家,「愛」全世界,並能「關懷」、「體諒」、及「原諒」給所有我們關係的人,甚至全世界的人,全世界的生命(博愛)。

 

 

愛要即時做到:我們來到這世界要靠做到。

愛要即時行動:還是想要得到。

要做到 才會得到;隨時幫助別人,別人自然會幫助你自己。

人的通性:自己不做到(或不去做)→還抱怨自己沒得到。

往內 一切靠自己;往外 靠別人;伙伴 用心的關懷。

「真善美的世界」→ 真正的環境,是由自己創造出來的。神愛世人(眾生),讓我們的愛傳播出去。「愛」要「把握現在」,「愛」要「即時做到」;用你適合的方式把「愛」表示出來,用心的關懷。

 

 

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問題:有錢人有有錢人的問題,沒錢人有沒錢人的問題。

 

 

解的方向不同,發生結果就不一樣。問題的發生是多屬性(多準則)的問題,而且各屬性(準則)之間,並非獨立性而是有相互關係性,因此我們在處理問題或解決問題不能只看現象解要找出根本解,才能真正解決我們的問題。

每一個人都有其「問題存在」,也都面對著不同的問題;由「問題」得到「智慧」,我們應該感謝有「問題」。然問題的存在 本身沒有問題,它是用來測試我們的底線,而且我們還是要說:歡迎「問題」之光臨。

 

「面對問題」時,我們要做「改善」,「修正」自己的問題:愈早修壓力愈小,愈晚修壓力愈大。遇到問題,應該把它視為是我們體驗的「機會」,而且一般都不是新問題,而是老問題;

人解讀的方向不一樣,發生的結果就不一樣。

 

 

能感謝 才是生命的「開始」,學會「感謝」不容易。面對每一件事都要學會「感謝」。

 

 

 

 

 

 

 

 

 

 

 

 

 

架構五  改變自己的智慧─鏡子哲學

 

 

照鏡子的「智慧」:結果是影子(評估值),原來我是誰?考慮「思想、感覺、態度、行為」(此是問題的評估準則或要因)。反省是從「結果」出發,「結果」才是真實的(自己的)。雖然人的想法都存在過去,但人是「活」在「當下」,只要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每一個動作;找回自己,為自己活著,為別人着想(幫助別人)。當講話或作事情,不小心傷害到別人時,要說:對不起,我是無意傷害你,請原諒我。人的生活沒有「過去」與「未來」,只有「現在」,我們必須要把握「現在」。「眼、耳、手、心」沒有「不可能的」;「眼、耳、手、心」,我支持你,我關心你,我愛你,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永遠有一個你。


架構六  一切操之在我─轉

 

 

 

每一個定律都有結果;每一件事留下的都是結果。

發生一事背景不一樣,結果也不同

每一件事都有個人的做法與想法;是什麼控制了他的做法與想法把結果弄成這樣

 

每一個人都想支撐著自己「認為」是有道理的想法,其實就是「只想」支撐著自己。有精神病的人都常都自認為自己沒有問題,很多人勸他不要做這些事,他還是聽不進去。

 

人活在世上,其實就是一場遊戲。遇到問題時:

第一次:都認為是對方的錯;

第二次:我覺得他有錯

第三次:…….

 

有人是先知先覺,有人後知後覺,就怕是不知不覺

成功是為了要得到我們要的結果。努力的成功不到3% → 好好努力

成功需要努力要找到努力的方式

 

問:如何努力才會成功?

努力在創造更多的結果。

 

東方人的不二方法:

除非能修正或檢討,否則還是一樣錯的結果

人若堅持己見遇到問題只是換個對象而己,錯誤依然發生。

 

 

人要「修」,一切都是「修」來的。人來到這世界,是要讓人「修正」(找各種不同的「替選方案(Alternatives)」)。

有人少年得志一輩子平順像神一般,以他的經驗處理事情都沒有錯跌倒一次就玩完了。但這世界不是這樣的,但有很多人一輩子卻都是這樣的認為。你是否跌倒過?如果你不承認,那就沒方法可以改變了。依科學的方法,這世界其實是一直在變的,處理的方法也在變。人活著為「對」的,你怎麼活著都對。只有「修正」才能填平中間的差距 (GAP)

 

 

 

失敗的人找藉口,成功的人找方法

每一件事,對了不久就變錯了

要靠什麼讓每一件事情都是對的呢?靠努力

面對一個「變」的世界,修正是唯一會接近GOAL的方法,只要能繼續「修」。

 

認知科學一切都很好

人類是實証科學

我們把這一門學科當做什麼在學呢?

人生當做什麼在學呢?

 

科學的精神實驗

這一世界一直在,以「修正」來趕上「科學」,「科學」修到一半 ,唯一的「努力」方法就是再修正。

 

這一輩子來到世界要做什麼呢?來修正自己的。有的人個性很強,終於認知到過去都錯了;所以我們要時時觀察自己有那些沒做好,趕快修正。對東方人而言,「修」為不二法門,惟有趕快修,「修」是惟一的道路。

 

在動態的世界中,人用自己全部的高明去做結果卻不如預期。

有些人沒辦法,過不去了,真的沒辦法了。那要靠什麼才能渡過這一次,讓自己向前走?

 

其實只有在沒辦法的時候,有心人,才能讓自己過得去。每一次的修正,都要看自己是不是真心的在做:你是真心的在「修」,還是假心的在「修」。簡言之,修一顆「心」而已。「修」,只要有心,願意再修正,則人定勝天。

 

 

 

每一件事的結果可以更好。如是只有「還好」假的。

 

心是光明,幾千年在修,雖然世界有時很灰暗,還好,人還是會往好處想。

做好事不一定會有好報,但是會有福報;往好處想,好人有好報,人要繼續努力。

 

東方人不可以講「等一下」,要為自己高高興興的做;西方人的特性則認為「態度」決定一切。

就管理學而言:西方管理注重數字,透過控制達到預定的結果;東方人看態度,重視人與心,以弟子與師父的關係修出來。

 


架構七  事實的真相─相信

 

念頭心態,不放棄熱情再修正;要記得,態度決定了一切。

 

 

結果只是一面鏡子,只讓我們看過去。

把握現在,回到真實的世界沒想到未來發生什麼。要到達人生的目的要「轉」。

 

不管發生什麼事,是否會往好的地方想,那就是「轉」,不停的「轉」。

 

人對事都有堅持合理我接受,不合理就不接受最後結果是好的,結果沒有遺憾。

結果為什麼好,在於Compromise

大局為重我沒關係,只為大家好 (De Novo)

只要今天為大家好,到底什麼是堅持。堅持有心,有努力,就會成功。

 

成功不都是靠我的,是人家讓我、給我的。優秀且自私最可怕不要只培養小孩成績優秀,要他放下自己,多為別人、多為朋友。

 

 

 

要認清自己的恐懼人都害怕被批評,害怕失敗、丟臉。要為自己發現恐懼。我們一定會有錯。認錯這樣就對了。有錯不要責備,錯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

做錯了要大聲認錯說出來對不起是我錯了這是惟一的方法你會不會認錯?

 

第二類的恐懼是害怕失去、失控。

這世界,有捨才有得。一切要有付出,付出什麼代價,此為交換。人想要得到,卻不想付出代價,這是不會成功的。

 

 

不管得到幾分,只要好好認真,只問耕耘不問收獲要踏實。踏實的人不多,人要懂得付出;若有付出,最後的結果是公平的。

付出這條路不好走一般能走到一半就放棄所有成功的人,都會「忘記付出」,只說是「歡喜的為大家服務」,很高興為大家服務,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你有沒有服務的熱誠,而且要「忘記付出」。

 

人要學會吃虧吃虧也是一種獲得;不要計較,一切都是「交換」。不要計較,吃虧沒有關係,付出才有代價。

 

每一個人:

智慧苦過來

能力難而來

要吃苦耐勞,要腳踏實地。

 

 

 

人要學會感謝過去的苦難先苦後甘。

你會留給孩子什麼「苦難」?

 

 


死亡是 生的必修,人若多活著一輩,看死亡會不會微笑;人生像爬山,爬得愈高,下坡愈陡。

要瞭解死亡:人努力活著就為了這一天人總有一天會結束、會失去最重要的是:沒有遺憾(最高標準)。

 

不知道哪一天會結束、會失去,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要走的沒有遺憾。人生自古誰無死?你隨時都可以走嗎?人生追求的是什麼?

 

 

人已不知道自己是什麼  →  只有相信,相信才有存在。在現實社會中,做最有利的選擇。

 

 


架構八  全面平衡式成功─變

 

人給人家的感受與支持,若只靠自己其實有限,要與人在一起;做事容易、做人難。我們應該經常思考著:為什麼人家會這樣對待我?為什麼人際關係會變成這樣?

 

 

 

有些人到哪裡都讓人感到高興,很吃香;有些人讓人感覺就是很令人討厭,都要別人聽他的。

 

所有遇到你的人是什麼樣的感覺呢?你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人的一雙眼睛,都是向外看的,大都看不見自己。人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與人學習、接觸都在講:別人怎樣怎樣。 但是否想過,自己的臉色和態度,會帶給別人什麼樣的感覺呢?人家又為什麼會對我有這樣的感覺呢?

 

人常說:「我認為」;到底誰的「認為」才是對的?

 

人一生容易被自己的感觀所欺騙以自我為中心

一個產品的發展,自己認為再好也沒用,要同時考量別人的想法(Customer’s needs)。

 

 


人與人之間講的都是表面的客套話,自己人才會講真話;當你把別人當做是自己人時,他才會說出真心話。誰能和你講真心話呢?

 

 

真誠地說出真心話的人才是真朋友。人際關係,其實就是一種客戶滿意度的表現。

 

做人與做事是兩回事;把做事的方式用於做人,將會一敗塗地。把做人「修正」成為大家滿意,所獲得的成果將是信用。

做人就是要修身,而修身是要從自己做起、從家做起;如才能「待人」,把人待好。

 

用他需要的對待他善解人意。大多數人都只考量到自己的發揮要轉變把身邊的人都照顧好,讓大家都有成就。

你追求的是自己的發揮,還是照顧別人?

 

 

要成為怎樣的人立志。

內心要有這樣立志的心;譬如:學佛成佛。這種立志的心,就是心中的一顆「種子」,人靠這顆種子,才能激勵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心。

 

成功的人生,講求的是全面的平衡。

 

「改變」是擴大「生命」唯一的方法,自由自在隨環境選擇「都可以」各方面都會、都可以,最後「圓融俱足」。


架構九  生命的追求─我要什麼

 

人追求什麼,人想得到什麼?

 

 

 

擁有只是工具。從擁有到享有,才是生命的成就。擁有到享有的感覺,才是「過生活」。

有的「擁有」 卻沒有「享有」的感覺這是不好的;「擁有」 要有「享有」的感覺。人若只是追求「擁有」而沒有「享有」的感覺人是空虛的。

 

健康、快樂、成就、安全(needs)  → 是人想滿足的項目。也就組合了「生命密碼」。

組合自己的「生命密碼」路會愈走愈寬人會快樂。

要付出愛心先肯定別人付出才有福。

 

要能適應在不同的環境中,演化出各種不同的「生命密碼」。

 

擁有的一切都會過去;真正擁有是一次經歷機會。我們是來經歷,要來更多經歷,感覺再好都過去。

有經歷才有「智慧」;「經歷」讓自己不錯過,讓自己有「空間」不會錯過。

我們要允許自己的一生要有經歷,要有格局。我們也要培養小孩「能力」與「實力」,透過達成目標,好好努力。

 

 

 

我們應該思考該做些什麼,使世界改變。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是什麼?有人冒著生命的危險去救不認識的人,有人願意伸出援手去幫助與自己不相干的人,這些都是散播愛的例子。把愛傳出去,是教育的重點;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好時,世界才會更好。當國家與國家的界限愈來愈模糊之時,我們漸漸的成為了地球的公民、地球人。讓我們把愛傳出去,讓一代比一代更有信心。如果過去有錯,就讓錯到此為止,讓我們的生命再生,告訴子孫:這一生做的都是「無愧之事」,也要把自己溫暖的手伸出去。

 


架構十  我的人生

 

學無止境學習「如何解決我們每天所遇到的問題」,用什麼方法解決。

 

家庭要更好,還要學些什麼?

孩子要更好,還要學些什麼?

工作要更好,還要學些什麼?

 

人生是否還在學習,我們還要學習;想講要講,講給誰聽,須要說出來,說出來就清楚了;忍耐聽我說。

現在人生在建立什麼?過去的十年、廿年、卅年都過去了,現在還要學些什麼?

每一個人都要面對不同的問題如何找出答案?

學那麼多,個性也不能改變在學些什麼?

對「知道」,沒有人像您「知道」那麼多,一付都知道的樣子老生常談。

這社會上 ,很多人都「知道」但沒「做到」

有人問他全都知道,但從沒有「做到」。學校考試考了一百分,但是做得到嗎?

人要如何讓自己能做到?意識知道但事實做不到,要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做到呢?

感受悟道,這是不同的層次。

西方教育 → Logic

東方教育從掃地學起

成功的秘密重複做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這是一條不歸路

你做得下去嗎?做得更好嗎?有「感受」嗎?

在您身上,是一種很特別的學習,要使您有感受要用心。

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要用心。

人生學習看自己有無「感受」,是不是真的「做到」。

人做事時,能全心投入,才能有「感受」;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有「興趣」,如此不僅做任何事有「體會、感受」而且要努力的去「感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凱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